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21章 收获的季节,买电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过了一个星期,事情就出现了变化。

    首先是浙地的那个大户来了,对方这次还是采购了2000万斤南光三号稻种,并声称下一季还会加大采购量。

    随着这个户的到来,销售部的人员一直以来的工作开始初见成效,一个接一个的户主动登门,将社里剩下的南光三号稻种一扫而空。

    又有一个多亿的资金进账,这下子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方支书,其实现在还有很多人怀念南光二号稻种,毕竟这种稻种可以产出次一级稻种,这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杂交水稻所不具备的。”

    销售部的负责人很有感慨,部门的人员在外面搞推销,经常会有人寻问南光二号稻种。

    南光三号稻种的产量虽然更高,但只能种植一季,无法摊薄购买种子的成本。

    但稻种总会进步的,合作社不可能一直守着一款过时的稻种不撒手。

    再说了,次一级稻种是产量不足的时候一个替代,但现在各种稻种层出不穷,就没必要再坚持落后产品了。

    “南光二号稻种不可能恢复生产,时代在进步,我们的育种工作也在进步。”

    方唯没有多说什么,勉励了销售部的负责人几句,就把对方打发了出去。

    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,比如像高产油菜籽也出现了滞销的情况,关键还是产量太大。

    这种作物有很多细分品种,适应不同的地区种植。

    合作社的高产油菜种子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地区,又不能开发很多个品种,所以就很麻烦。

    方唯打算再培育一季油菜种子,明年冬天实行休耕,得控制一下产量。

    实际上他最不喜欢低价抢占市场的行为,搞到最后受损失的是所有的育种单位。

    好在这里面有个比较,这么多款稻种的各项指标差异很大,就看户是选择性价比呢还是选择高品质。

    低价稻种最大的问题是口感差,味道不佳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迟早会反映到大米上面,因为质量不好所以价格上不去,种植户未见能捡到便宜。

    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证明,所以方唯不着急。

    赵金生和各大队的负责人一起组织实施了油菜种植,田炳义这天下午提了一瓶好酒来找方唯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“明年开始我打算专门培育蔬菜种子,以前是不知道,自己进入到里面才发现,其实收入很可观。”

    田炳义在培育蔬菜种子上面尝到了甜头,打算专门走这条路。

    她的互助小组已经扩充到了112户,打算来年放开手脚大干一场。他还跟周边的蔬菜种植户达成了协议,为他们提供优质高产的种子。

    互助组的规模虽然不大,但“小”就意味着灵活。

    像方唯因为销路的烦恼他是没有的,他们的那点产量,随随便便就卖掉了,根本不可能发生积压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挺好!你那边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就和我说,到时候我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方唯觉得田炳义的选择没啥毛病,如果不是有足够多的土地,实际上培育稻种的收益还真不如培育蔬菜种子的收益高。

    互助组种植一些口粮和任务粮,再培育一些高产蔬菜种子,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另外像城郊的一些地方,开始专门种植蔬菜供应城里的市场,收入也不错。刚好和田炳义他们形成互补,共同发展。

    “老三,吴家那几兄弟如今老实多了,大家都不惯着他们,被收拾了几次再也不复当初的嚣张气焰。”

    田炳义喝的面红耳赤,然后就提到了吴家那几个兄弟。

    那些家伙之所以能横行霸道,就是仗着他们兄弟人多、有事一起上。结果和互助组的几名社员起冲突,几十号人上来帮忙,把吴家兄弟揍得哭爹喊娘,再也横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田炳义重新找回了,聚拢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“姐夫,你要小心吴家兄弟的暗算。那几个家伙就是典型的地痞流氓,他们现在不敢在明面上针对你,你得防着他们使用阴招。”

    方唯也替姐夫感到高兴,不过他还是善意的提醒了对方一句,可不要掉以轻心。

    敢往鱼塘里投毒的人,不是一般的坏,还是要防着点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,现在大家都盯着他们几个呢,他们根本不敢乱动。最近他们几个去了县城,在菜市场卖菜、卖鱼,平时很少回来。”

    田炳义吃过亏,所以一直盯着那几个家伙。

    方唯点点头,他暂时没找到机会收拾吴家兄弟,只能等以后再说。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田炳义吃过早饭就赶回了家里,方唯和盘莲花骑车去了县里。

    天气渐渐转凉,家里人都需要添置一些衣物。县里已经有个体经营户开始卖布,不需要布票,价格要贵一些但胜在很方便。

    两人在市场上转了转,这边的人气挺旺,前来买布的人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盘莲花还没有适应讨价还价

第321章 收获的季节,买电视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